> 文章列表 > 轮廓仪测量原理

轮廓仪测量原理

轮廓仪测量原理

轮廓仪测量原理主要基于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技术。以下是轮廓仪测量原理的概述:

接触式轮廓仪

1. 传感器与被测表面接触 :传感器(通常带有触针)与被测工件表面接触,并沿表面滑行。

2. 触针感受表面几何变化 :触针感受到被测表面的微观不平度,产生垂直位移。

3. 位移转换 :位移通过杠杆原理传递,使电感线圈中的衔铁产生位移,进而改变电感量。

4. 电信号转换 :电感量的变化通过电桥转换成调幅信号,再经放大器放大。

5. 信号处理 :信号由相敏整流器解调,并经过功率放大后,推动记录笔在记录纸上描绘出被测表面的轮廓图形。

6. 结果输出 :测量结果可以通过显示器输出,或由打印机打印出来。

非接触式轮廓仪

1. 光学轮廓仪 :如SuperViewW1,使用白光干涉技术,通过干涉条纹的移动变化来测量被测样品的相对高度。

2. 测量精度 :非接触式轮廓仪通常提供更高的测量精度,尤其适合测量复杂形状的表面。

通用特点

优点 :轮廓仪可以测量零件的素线形状和截面轮廓形状,适用于各种机械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测量。

操作 :操作方便,测量速度快,结果可靠。

注意事项 :在测量过程中,应注意减少对被测表面的划伤,并确保可靠的接触。

轮廓仪的测量范围通常从Ra 0.02μm到10μm,部分型号甚至能测量更小的参数值。通过不同的传感器和测量技术,轮廓仪能够满足不同测量需求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轮廓仪的测量误差如何减少?

接触式轮廓仪与非接触式轮廓仪有何区别?

如何选择合适的轮廓仪传感器?